手机站点 官方微信English旧版回顾

>

院长寄语|丁荣贵教授:凝聚力量,打好三大战役



      当一艘船要沉没时,我们爬到桅杆的最高处也没什么用;当发展方向与时代趋势相悖时,我们越努力,反而偏离学院存在的价值越远。未来社会对管理学科的期望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如果不能意识到这些变化、不能及时明确主攻方向、不能为此调整组织方式以凝聚力量,我们这条学院的船就会沉没,船上一个个正在奋力爬桅杆的人也难幸免。独立的、封闭在管理学科内部的研究必然是万金油式的。万金油家家必备,防止蚊虫叮咬、小毛小病是有用的,但遇到一些稍大一点的病症时,万金油就不管用了。经济越繁荣甚至泡沫越大,万金油式的通用管理学科越能生存甚至活得越好。随着AI等技术的发展,行业的边界正在快速消失,知识领域的划分边界也在消失,新兴知识领域正在不断涌现,企业等经济主体正面临解构与重构的双重挑战,管理学科边界的围墙必然也迫切需要打破,学院必须由万金油式的研究转向场景融合的研究。


      我们需要打好的第一大战役是学科交叉。当新的知识不断涌现时,仅依靠更加勤奋和提升学习能力是跟不上趟的,因为我们还没学会这些新知识时它们已经变了,而且社会只认第一不认第二,靠学习是不能获得领先地位的。仅靠引进长期合约的能人也是不可持续的,因为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会不断变化,人才拥有解决这些矛盾的知识和能力的保鲜期会越来越短,由此造成的“人才烂尾楼”现象会越来越多,我们付不起这些代价。能够占据领先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是和那些已经拥有最新知识的人开展项目式合作,这是学科交叉的管理要害所在。在充满不确定的社会面前,只有深厚的学科基础加上“专”“精”“特”“新”场景优势的学科发展模式才能凸显社会价值,这是我院学科交叉的目的所在,也是学科改革的方向所在。深厚的学科基础是管理学科的通用理论和知识,“专”“精”“特”“新”则是应用场景的专门方案和能力。有强烈管理需求场景的、最领先的理工医文等学科会是主要的场景来源和我们重点的交叉伙伴。只有打好学科交叉这一战役学院才会产生专家型大学者,即能够为解决现实场景问题提供先进理论指导的学问家。


      我们需要打好的第二大战役是产教融合。如果学科交叉是大多数学科为适应未来都需要迎接的挑战,产教融合则是管理学院对社会、对企业、对学校和对学院自身发展的特别价值所在,也是学院必胜的重点战役所在。产教融合是管理学院发展必要的生态环境,绝不是“服务社会”那么简单,更不是“为企业提供培训和咨询”那么狭隘。我们既不是咨询公司也不是培训公司,而是985和“双一流”的管理学院,我们之所以在服务社会时有优势或社会之所以必需学院的服务是因为我们的服务是有系统、切实、创新的理论研究作为支撑的,解决方案是更能抓住根本价值、更可信、更有效的。毛泽东说过“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产教融合的基础是老师们要躬身入局,要深入管理的前沿实践中去,要尽快形成与头部企业、重大工程、商界领袖和科技精英平等对话、相互启迪的能力,要做能真正解决管理关键问题的研究。仅靠本本的说教以及晦涩的学术语言和管理者打交道不仅不可行而且讨人厌,因为害怕一交流就露怯而把自己包装成远离世俗的学者更是要不得的。我们需要有深厚理论功底、能够洞察管理实践问题的本质、能够影响管理者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学者型大专家。我们需要形成管理者遇到问题首先想到来管理学院调研、寻求思想和理论启迪这样的生态氛围和品牌效应,要能够与实践界共建理论研究和能力提升平台,这些才是学院产教融合的成功标志。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行业协会的主要负责人、领军企业和重大项目的顾问、决策部门的资政等是学者型大专家的标志,学院会有政策鼓励这些专家的发展。产教融合的优劣决定了管理学院发展基础稳不稳,我们的专业学位教育是否有行业和社会品牌竞争力、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否有就业竞争力也取决于此。


      我们需要打好的第三大战役是海外拓展。管理学院的战略一定要与国家发展战略同频,要与头部企业、重大工程的管理需求同步。我国有两类巨大产能,即制造产能和工程产能,这些庞大的产能需要服务于国际社会。若干年前,在华企业的发展是热门课题,如今中国企业的国际性发展已成为热门课题。“不出海就出局”是很多企业的共识,对管理学院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同样如此。海外拓展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条是与国外著名高校和教授合作,这类拓展是以学术交流和学生培养为主体的;另一条是与我国在海外投资最热、企业和工程数量庞大地区的最有影响力的高校合作,这类拓展是以产教融合为目的的。这两条路径都需要加强而后者尤为关键。我国在海外投资最热、企业和工程数量庞大的地区常常没有世界顶级名校和顶级教授,但一定有具备区域影响力的管理学院。我们要善于联合这些学院,为企业实现从国际化走向国际性提供理论依据和能力支持。海外产教融合平台的建设是学院海外拓展的重点,国际联合微专业、MBA等专业学位学生和企业家校友的商务见学、中国企业本土员工的能力提升、驻外员工的国际学位教育、学院和专业的国际认证等都是我们海外拓展的备选方式。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要由国际化走向国际性才能可持续成长,管理学院也需要由国际化走向国际性才能发挥足够的影响力。


      要打好这三大战役,学院必然要有相应的治理机制和资源配置,需要以新质生产关系充分激发学院的组织活力和老师们的个人潜能,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指挥炮火。学院要形成若干“学者将军”“专家将军”和“产教融合大使”,各项资源配置要优先面向前线,要以重大项目凝聚团队方向、以平台创建给予发展机会、以解决学院发展主要矛盾的价值程度进行利益分配。这些话题和政策措施都会在以后的院长寄语中一步步展开讨论。






山大MBA官方微信

山大MBA手机网站

山东大学MBA/EMBA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
(c)1998-2013 .
鲁ICP备 05001952号

    管理入口
用户∶  密码∶